水就下,火炎上,知呕吐从于火化,而属热者为多,则知泻利从于水化,而属寒者为多。 骨痿肉燥,筋缓血枯,皮聚毛落,阴不足而热,及不能食而热,有作有止,如潮水之来,不失其期,一日一发。
五脏有邪,留于肢节。即欲针之,此久伤之穴,有难于扶泻者,吾更有虑焉。
痉,强直也,谓筋之收引紧急,而不舒纵也。按东垣所言固是,然壮盛之人,忽为邪袭者有之,未可便言气衰也。
凡喉证皆由内火炽盛,若兼感风寒,则火被寒束,其性更烈。如伤寒其始无汗,后传阳明即自汗,岂前者表实,后者表虚乎?
若因肝气不敛,致脾气散而不运,加白芍。虚烦,坐卧不安,手足不定,六脉不显,尺脉不至,此元气不能主持,法当大补。
服寒凉药,证虽大减,脉反加数者,阳郁也,宜升宜补,大忌寒凉,犯之必死。罗谦甫谓肝风盛,金来克之,使头有雪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