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有寒热二证,而本草主治未尝分别言之,万一误用,立死不救,仓卒患此,脉候未审,切勿轻投偏热偏寒之剂,惟饮阴阳水为最稳。是方也,芩、连、栀、柏、草龙、青黛、大黄,皆能泻火,而未必入肝;肝气臊,诸药得芦荟、麝香之臊,同气相求,可以入肝而平肝矣。
少阳之经行乎两胁,风热相干,故不能安卧;此方名曰泻青,泻肝胆也。水谷得其安,则霍乱自止矣。
如湿气在头者,以苦吐之,不可执方而治。金衰而火乘之,则如此方之滋阴。
芩连、大黄,苦寒太甚,恐其伤胃,故又以白术之甘温,补土而固中也。又曰∶伤寒即发于冬寒之时,寒邪在表,闭其腠理,非辛温不能散之,此麻黄、桂枝等剂所以必用也;温病热病,发于喧热之时,郁热自内达外,无寒在表,故非辛凉、苦寒、苦酸之剂不能解之,此桂枝、麻黄等所以不可用,而后人所处水解散、大黄汤、千金汤、防风通圣之类,兼内外者之所以可用也。